永恒的宇宙(八)三形之二 恒星

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太阳属于成长期的恒星,和太空中所有恒星一样,是肉眼能看到的天体。发出可见光的恒星,仅仅是恒星的成长期中的一个阶段,人们能看得见。还有更多的恒星成长阶段,肉眼是看不见的。比如恒星的孕育期、老年期、消亡期、恒星原材料转移期,这些物质占据了物质世界中相当大的比例。除此之外,还有各种各样的物质场,这些天体和现象因为不发出可见光,人们看不见它们的存在,而被忽视。能发出可见光的恒星,仅占所有物质中很小的一部分。随着观测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,发现了很多谜一样的天体和现象。这些都和物质演化、恒星成长有密切的联系,有必要梳理一下恒星在成长过程中的来龙去脉,有助于揭开物质世界的奥秘。

      化学元素组成恒星,恒星组成星系,而且还是组成星系的唯一成分。原来,宇宙中的一切物质和现象都是由化学元素演化而来。

      恒星的一生,都在星系中成长,分为孕育期、成长期、老年期、消亡期、转移期。由恒星组成的星系,又为恒星提供了全部的生长条件。星系中不同区域,分别有不同年龄段的恒星,恒星严格按照规律运行,无一例外。之所以如此,答案就在恒星的物质场,还有星系的物质场中。

      恒星从诞生开始,直到消亡属于三形五态中的三形。除此之外,还有恒星诞生之前的存在状态,以及恒星消亡后的存在状态,它们和恒星一起组成完整的星系。

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(一)孕育期

       恒星的孕育期分前期和后期,整个孕育期历时几十亿年,向星系中心靠拢了有一万多光年的距离。

       1、前期   从液体蒸汽和粉尘结合到天体内部发热

       恒星的孕育期在星系的弥漫层内部,这里有来自黑洞的干燥粉尘,有来自形成层的液体蒸汽,两者结合成形。这里有很明显的气象现象,雷电风雨一应俱全,几乎覆盖了地球上空全部空间,背景辐射就是这里的雷电造成的。物质团越聚越大,其成分由普通化学元素构成,多数以不纯洁冰块的形式存在。此时,由于体积太小,还分辨不出那一块是恒星原型。物质进一步合并,体积逐渐增大,内部开始发热,生命出现。

       孕育期前期以粉尘加蒸汽凝聚而成,当内部发热后,粉尘集中到中间形成核,占比例很小,周围是液体物质,至少要占百分之七八十以上。随着温度升高,从汽化温度低的物质开始蒸发,和弥漫层内部的粉尘再次结合,无限循环。

       2、后期    从天体内部发热开始,到天体表面因热而发红,恒星成形。

       天体内部发热,化学反应活跃,聚合反应开始,化合物、新化学元素增加,液体蒸发,吸引力增强,表面因热发红,恒星成形。此时,天体内部成分趋向复杂,天体大小不一,大的成为恒星,小的成为行星,卫星。恒星因热,生命消失,行星、卫星因不适合生物生存的新化学元素出现,和适合生物生存的化学元素消失,生存条件逐渐变得苛刻,生命逐渐消失。智能生命是物质演化中的特殊个例,即使外太空有智能生命存在,也难以和地球人来往,因为两个天体之间的距离因素之外,即使有细微差异,也难以共同生存。

       恒星在孕育期后期所在的太空位置,不只有粉尘,还有类似于彗星核、类似于奥默默天体、较大冰块、被恒星抛弃的行星卫星等等。在吸引力的作用下,体积增大,表面最先发出红光的天体成为恒星。

       此时,恒星磁场、引力场形成,周围小天体被恒星吸引,被恒星物质场控制的太空区域内的天体跟随恒星运行,成为行星、卫星。恒星外围空间里,有大量比重较轻大小不一的天体,也随着恒星运行。还有一部分来自黑洞的,泡沫状干燥物质,吸收了蒸发的液体元素,在星系外围运行,比重和恒星吸引力恰到好处的天体成为彗星。此外,还有来自黑洞的,相当多的极小天体物质在恒星范围内流浪,落入大天体成为流星、陨石,这种现象能一直延续到恒星消亡时依然存在。

       (此时的行星卫星有机会和其他天体合并,受物质成分的影响,受合并方式影响,受星系 、恒星,行星物质场的影响,它们会选择自己的运行方式,根据运行方式也可以倒推出碰撞的原因和方式,以及所碰撞天体的方式及成分。根据行星、卫星所在的位置,结合上面情况,可以推测出它们的成分和构造。)

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(二)成长期(恒星期)

       恒星成长期从发出可见光开始,直到可见光消失为止,太阳正属于成长期恒星。

       恒星的有形部分是核心,恒星的物质场和相邻恒星的物质场交汇处是边界。恒星的边界是多面体,核心实圆球体,期间有不同类型的大小天体跟随恒星运行。借助以原子量定位的化学元素数轴,可以对恒星所辖空间的物质成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。 左侧(靠近零的一端)放在星系边界,右侧放在恒星中心。从数轴上可以看出,恒星边界处是原子量轻的化学元素组成的物质,比重较轻。靠近恒星的天体,则以数轴中段的化学元素为主,比重较重。

       恒星内部又是什么情况呢?这和习惯思维的猜测是绝对不一样的!

       恒星中心是一个冷中心,主要有放射性化学元素组成。恒星的高温高压,把化学元素的体积压缩到极致,化学元素物质场内部空间里也聚集满了微物质,因此,产生了聚合反应,新的、原子量更高的、新化学元素诞生。恒星高温高压的环境,为高序号化学元素的合成提供了必要条件。太阳黑子的出现,是太阳内部核聚裂变反应,波及到恒星表面的现象,太阳黑子比恒星表面暗,说明恒星内部温度低,辐射强度大,说明高序号化学元素释放的物质场强度大。

       恒星的热反应,第一步蒸发掉低温融化的化学元素,这部分化学元素回到形成层重新凝聚,成为恒星的原材料。

       恒星进一步挥发掉因合成新化学元素产生的微物质及微物质元素,成为自己的物质场,恒星中心因热量挥发而变凉。整个过程重复循环,直至热量消耗殆尽,恒星成为老年恒星,进入黑洞。

       恒星释放物质场的过程中,对外展现的是斥力。同时,也在吸收弥漫于空间的微物质,消耗越多,吸收越多。对微物质来说,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,对其他天体来说,展现的是吸引力。


      (三)成长期,老年期的边界

       恒星在星系中的生长过程中,各个阶段之间在星系当中没有明确的边界,唯有成长期和老年期之间有明确的边界。(详情在《奇异的天体 不可思议的虚拟空间》查看)


      (四)老年期

       恒星因热第一次消耗了低温融化的物质,回到形成层重新组成恒星,成为物质循环。第二次因热消耗了高温扩散的物质,扩散到太空,被各天体吸收,成为物质的吸引力,也是这类物质的演化循环。

       恒星即将进入黑洞时,一部分远离恒星的天体脱离恒星,浪迹天涯,回到形成层,重新成为恒星的一部分或被恒星俘获。一部分靠近恒星的天体,落入恒星,一起进入黑洞。

       进入黑洞的恒星有以下变化,所占空间大大减少,成分构成以放射性化学元素为主。每一颗恒星像一颗巨大核弹,一旦引爆,威力难以想象。在狭小空间里,碰撞不可避免。至此恒星完成一生的使命。

       放射性化学元素,在地球的环境中,呈现不稳定状态。在恒星内部、星系中心的环境下,就会变得稳定。碰撞则是高序号化学元素发生裂变的刺激因素,因此回归到普通化学元素,完成合成与分解的循环。

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(五)消亡期

      在黑洞深处,几乎接近星系核心,每颗恒星所占据的空间极小,碰撞在所难免。剧烈的恒星碰撞,引发核裂变,除了释放巨大能量外,还能把高序号化学元素转化成低序号化学元素,比重降低。星系物质场是有浮力的,较低序号的化学元素,在浮力和爆炸的冲击力的双重作用下,向星系外围转移。一颗恒星诞生于星系外围,经过一生的成长,向星系中心靠拢,最后解体,完成了物质演化的使命,回归到星系外围,完成物质循环。


      (六)转移期

       恒星爆炸解体,自身发生很多变化,化学元素由高序号转化为低序号,分解成大大小小的碎块,碎块上留下了高温痕迹,还有成分、形状各异的碎块,它们都转移到星系不同区域,成为未来恒星的原材料。

       1、化学元素序号的转化

       恒星从成长期开始,不断合成高序号化学元素,积累能量、热量,恒星本身却变成一个冷星球。碰撞的结果是回到成长期的物质结构状态,积累的能量、热量集中释放。碰撞后,还没有离开黑洞之前,仍然有一部分高序号化学元素,脱离黑洞后,还会继续裂变。 

       聚集与扩散是物质演化的两个方面,聚集意味着约束了扩散,碰撞是扩散的诱因。聚集到极限扩散条件形成,扩散到极限聚集条件形成,如此无限循环,这便是物质演化规律。

       2、大大小小碎块的转移

       星系有强大的物质场,浓度由内向外越来越淡,星系物质场对星系内的物质产生浮力,使星系物质能够悬浮在相应的物质场浓度的位置。解体的恒星碎块也不例外,比解体前的比重小了,很自然要向星系外围转移。在物质场浮力和爆炸冲击力双重作用下,最终恒星碎块会找到自己在星系中的位置。

       3、高温痕迹

       碰撞后的老年恒星,经过了两次高温煅练,无一不留下高温的痕迹。第一次,在恒星成长期,合成高序号放射性化学元素。第二次,在黑洞内,放射性化学元素裂变,还原到普通化学元素。从而完成了化学元素转换的循环,和没有经过高温的化学元素有根本区别。

       4、成分、形状的转移

       恒星爆炸解体后,类似于放炮采石,又类似于火山喷发。有的细如粉末,有的体积巨大。有的如塑料泡沫,有的有的如金属矿石。有的细长,有的不规则。无论以什么形式存在,都有共同的特点,有比重,带有爆炸的冲击力,它们都会在星系物质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。恒星一生的各个阶段,从星系外围,一直到星系中心,恒星碎块最终都会落到正在成长的恒星上。

 

       恒星小结

       恒星从最初的干湿融合开始,慢慢扩大,最终成为恒星。成分由简到繁,从最初的普通化学元素,到最后的放射性化学元素。温度由低温到高温,再由高温到低温。其中还诞生过生命,在特殊的天体上还进化成为高级智能生命。

       恒星的形成,源于化学元素和它们的物质场的聚集,是化学元素自身创造了聚集条件。当聚集达到极限时,被聚集凝结的扩散因素集中爆发,扩散开始。

       被分解的恒星扩散时,又在自身聚集的物质场中被筛选,大小轻重各有归宿,成为下一届恒星的原材料。如此往复循环,致使宇宙成为永恒。

评论
热度(2)

© laoguiqieyu | Powered by LOFTER